【UP理財專欄】全球石油需求如何影響未來油價?

喪羅屍
喪羅屍

曾任職於歐洲投行併購部門幫助企業買賣資產,後於老牌美國對沖基金的香港分部協助管理數十億美元資產。現為一東南亞家族辦公室掌陀人。

在《2022下半年投資長遠睇好油氣股》分析咗石油供給嘅緊張情況,今次就同大家分享全球石油需求格局形勢。

電動車對石油需求的影響

講到石油需求,就不得不提電動車。電動車呢個話題有幾熱門?睇市場對 Tesla、蔚來、比亞迪的討論熱度,及各大企業紛紛投資開發電動車的舉動就知道。

大家普遍都會覺得依照電動車的勢頭,未來市場對原油需求一定會下降。無錯,這是絕對的, 但很多人都忽略咗一個事實:電動車完全取代燃油發動車輛,將會係需時數十年的漫長過程。我們看看美國能源資訊局(EIA)預測數據:

  • 經合組織國家(OECD countries,即比較發達的國家)的傳統輕型汽油車輛總數會於 2023 年達到峰值, 然後逐漸回落;
  • 非經合組織國家(non-OECD countries,即發展中國家)的傳統輕型汽油車總數會持續大幅度增長到 2040 年,再在高位放緩增長,2050 年才到達峰值(如下圖示)。

總括而言,全球的燃油發動車輛總數將因為發展中國家的強勁需求,持續增長直到 2038 年,意味著液體燃料需求的峰值將是 2030 年後發生的事。這遠遠不足以幫助緩解當今石油市場的緊張局勢。

新興市場的石油需求

比較發達國家的石油需求自 2005 達到頂峰後持續下降, 2021 年石油需求量比起 2005 年的水平下降了平均每日 700 萬桶。同一時期,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需求則以平均每日 1750 萬桶的速度高速增長。

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需求有幾強?在 2007 年至 2012 年的金融海嘯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期間,非經合組織國家每年的石油需求仍然以平均每日 150 萬桶的速度增長著。

由於依家新興市場佔全球石油需求量一半以上,所以筆者相信即使全球經濟逐漸陷入衰退,就中期和長期而言,全球石油需求仍好大可能會繼續增長(儘管幅度未必如原先如期大)。而亞洲發展中國家將會是環球石油需求的最大推動引擎。根據英國石油公司最近的環球能源報告,亞太地區石油消耗量於 2021 年達到 3600 萬桶,佔全球需求量的 38.1 %。考慮到亞洲地區龐大的人口,潛在需求量大,人均石油消耗量僅需增長一點點就能帶動全球需求量增加。

石油產品對石油需求的影響

另外,在能源危機的大題下,很多人都忽略了關注石油化工產品行業局勢這個盲點。石化產品無處不在,係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包括塑料、化肥、包裝、服裝、數字設備、醫療設備、清潔劑、輪胎等等。它們還存在於現代能源系統的許多部分,包括太陽能電池板、風力渦輪機葉片、電池、建築物的隔熱材料和電動汽車部件。

儘管很多發達國家(如歐洲、日本和韓國)近年大力推行環保回收和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,但這些努力仍遠遠不及新興經濟體對塑料需求的爆發性增長。而石化產品的替代品行業(如 bioplastics)仍然處於非常初階的發展,未能大量生產及應用,這亦是整體石化產品需求強勁增長的另一個因素。

國際能源署預測,到2030 年石化產品需求的大幅增長將佔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,而到 2050 年更將佔近一半,超越貨車、航空和航運的佔比!


筆者認為,國際石油供需關係在未爆發俄烏戰爭前已經失衡。在嚴重通脹、歐美經濟衰退、中國堅持清零等充滿負面因素的大環境下,如要筆者選擇幾個板塊作長遠投資部署,油氣類資產必然入選!上星期筆者提到的油氣及油服 ETF(XOP, XLE, OIH)都升咗少少,讀者們不妨耐心等待下一波低位,繼續趁低吸納。

本網站內容作為一般市場綜述而提供,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。信息從據信為可靠的來源獲取,但我們並不保證內容是準確或完整。我們不保證提到的任何走勢將會繼續或預測將會發生。

投資涉及風險。投資者不應僅基於此網站做出投資決策。

【UP理財專欄】2022下半年投資長遠睇好油氣股

為了向讀者提供更多專業的投資理財資訊,Upjetso 邀請財經專家喪羅斯撰寫投資專欄。提醒: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,並不構成任何投資策略對投資者個別情況屬適合或適當的陳述。所有意見表達反映了作者的判斷,可能會有所變更,僅供讀者參考。

喪羅屍
喪羅屍

曾任職於歐洲投行併購部門幫助企業買賣資產,後於老牌美國對沖基金的香港分部協助管理數十億美元資產。現為一東南亞家族辦公室掌陀人。

隨著 6 月和 7 月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及聯儲局緊縮政策過度的擔憂,原油價格大幅下降, 連帶大部分油氣股及相關 ETF 亦大幅調整。筆者認為這是入市油氣股類相關投資作長遠投資部署的時機。

我哋可以參照近日多位市場大佬嘅講話,了解佢哋對油價前景嘅睇法。國際能源署 (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, 簡稱 IEA)執行董事 Fatih Birol 最近表示:

世界從未見過如此嚴重的能源危機,我相信我們還沒見到最糟糕的情況。


雪佛龍 (Chevron, CVX US) CEO, Michael Wirth 亦表示:

原油供應緊張並沒有消失⋯⋯我也看到風險仍然偏向上行⋯⋯


如果嫌上述兩位未夠 convincing,可以睇埋股神畢菲特近月大舉加持西方石油(NYSE:OXY) ,現已手握該股近 20% 股份。而在股神的持倉組合中,其倉中第四大持股就係另一油股雪佛龍(NYSE:CVX),反映股神睇好油氣股前景。

gas pump nozzle in the fuel tank of a white car refuel

原油供需緊張

市場好似側重於經濟衰退可能影響到的石油需求,卻忽略了供應緊張可能比想象中嚴重。筆者同大家分析一下原油供需方面的問題:

  1. 自 2014 年油價經歷了幾次大幅下挫後,各大能源生產國都大大減低對原油開發及擴大產能的投資。特別是北美頁巖油氣公司,經歷 2014、2018 年及 2020 年 COVID 油價大挫後大多都相繼倒閉了。
  2. 未倒閉的油公司吸取了市場教訓,在過去 8 年注重 capital discipline,控制減少開支、投資,謹慎地趁著油價高企提高企業現金流並分發給股東。
  3. 近年世界各國都鼓吹 ESG、減碳,令油氣業公司盡量減少投放資源於勘探、增產的活動。
  4. 美國能源資訊局(EIA)每月公佈「短期能源展望報告」(Short-term Energy Outlook)統計過去並預估未來 1 ~ 2 年的 OPEC 剩餘產能,可作為全球油市供需平衡的觀察指標。從下圖可以看到 OPEC 剩餘產能下跌至低於平均每日 400 萬桶。試想當 2021 年全球石油產量為平均每日 9,000 萬桶,與此同時與石油需求量相比短缺了每日 400 萬桶,如若全球需求量持續增加(筆者亦認為此將會發生),這每日 400 萬桶的剩餘產能將迅速消耗到 2005-2008 年的低位。

筆者認為市場可能過份依賴(或者係高估咗) OPEC+ 的原油剩餘產能。多年以來一直有報道指出沙地阿拉伯不會(甚至乎是不能)使用其每日200萬桶的剩餘產能,留著用作應付突發危機或國際談判所需。如果我們剔除俄羅斯、伊朗、委內瑞拉等高制裁風險國家的產能,全球石油供需失衡的情況只會令人更加擔憂。

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,油價高企是結構性的問題,市場負面情緒有可能令油價出現短期波動,但中長遠來看緊張的供需關係會令油價維持於高位。筆者建議可以部署小注投資油氣及油服 ETF ,例如 XOP、XLE、OIH。

經 Upjetso 開投資理財證券戶口,享額外獨家優惠:

本網站內容作為一般市場綜述而提供,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。信息從據信為可靠的來源獲取,但我們並不保證內容是準確或完整。我們不保證提到的任何走勢將會繼續或預測將會發生。

投資涉及風險。投資者不應僅基於此網站做出投資決策。